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学习 > 详情

认识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

2021-07-27 11:56:46 阅读(101) 娱乐资讯网

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

   以在文言文中可以用作动词、介词、连词和副词,用作动词的时候,表示为:用、做、认为等含义;用作介词的时候,表示:把、因为、在等含义;用作连词的时候,表示而、并且等含义;用作副词的时候,通“已”,译为已经。

   具体用法:

    1、动词:

  a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”

  b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

  c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以美于徐公。”

 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

    2、介词:

  a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以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

  b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以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

  c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

  d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以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以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

    3、连词:

  a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”

  b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以入。”

  c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

  d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

  e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”

  f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以下,莫不逾侈。”

  g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以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

    4、副词:

  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”

上一篇:介绍牛转乾坤是什么意思

下一篇:体会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翻译

推荐阅读:

  • 谈谈怒不过夺,喜不过予的意思

    谈谈怒不过夺,喜不过予的意思

    怒不过夺,喜不过予的意思是:不能因为自己生气就对别人过分的处罚,高兴了就给别人特别的奖励。君子即使贫穷困窘,但志向还是远大的,即使富裕高贵,但体貌还是恭敬的。即使安逸,但精神并不懈怠懒散。即使疲倦,但…
    2021-07-27 阅读(144)
  • 了解抽噎的意思是什么

    了解抽噎的意思是什么

    抽噎的意思是:抽咽,一吸一顿地哭泣。他抽抽噎噎一整晚,还是止不住忧伤。每逢曲中有停顿的地方,她就用抽抽噎噎的哭声来填补,然后又用震颤的女高音继续去唱歌词。哭喊声渐渐减弱成一种无法听懂的抽噎声。他松开手…
    2021-07-27 阅读(179)
  • 阐述神态描写的作用

    阐述神态描写的作用

    一,什么是神态描写一般来说,我们在写作文章中的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。在进行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、神态的词语等。例如,描写哭丧着脸,专注的神情等一类词语。由此可知,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人物脸上的表情,…
    2021-07-27 阅读(157)
  • 关于名正言顺什么意思

    关于名正言顺什么意思

    名正言顺的意思是:做某事名义正当,道理也说得通。释义:名:名分,名义;顺:合理、顺当。原指名分正当,说话合理。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,道理也说得通。出处引证:《倩女离魂》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,谐两姓之好…
    2021-07-27 阅读(110)
  • 推荐龙门子凝道记的翻译

    推荐龙门子凝道记的翻译

    《龙门子凝道记》的翻译: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,就留他吃饭。老友说:好啊,你先回去等我。吴起说:(我在家里)等待您一起进餐。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,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。第二天早晨,(吴起)派人去找老友,老友来…
    2021-07-27 阅读(13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