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学习 > 详情

认识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

2021-08-21 14:13:33 阅读(150) 娱乐资讯网

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

 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: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,中国虽然偶而没有君主,比如周、召共和之年,但是礼仪并没有荒废。其中,诸夏是指中国的意思。这是孔子对华夷之辨的论述。华夷之辨,或称夷夏之辨,区辨华夏与蛮夷。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,为文明中心,而周边则较落后,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,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,而不以种族。

  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,或称夏、华夏、中国人,不合者为夷,或称蛮夷、化外之民。东周末年,诸侯称霸,孔子着春秋大义,提出尊王攘夷,发扬文化之大义。如楚国自称蛮夷,其后文明日进,中原诸侯与之会盟,则不复以蛮夷视之;而郑国本为诸夏,如行为不合义礼,亦视为夷狄。

  扩展资料:

  孔子对华夷之辨的主张

  春秋时期,孔子作《春秋》,明确主张大一统,且在大一统之下明“华夷之辨”。“华夷之辨”把文化标准放在区分华夷的首位。它强调华夷有别,夷不乱华。这个文化标准包含了语言、风俗、经济形式等要素,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周礼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。

  奉行中国传统文化(春秋时期指周礼)的族群是华,不奉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族群是夷。也就是韩愈在其著作《原道》中所说的“诸侯用夷礼则夷之,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”。华夷的界限并非绝对,夷狄可进而变华夏,华夏可退而变夷狄。

  二者的区分不是与生俱来的血统,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文化。随着历史的演进,到了战国时期,儒家的代言人孟子依旧主张天下一统,但其强调“用夏变夷”,反对夏“变于夷”,强调以华夏文明教化落后的夷狄。当时各国林立,但仍认为中国的统一只能在于华夏而不能在于夷狄。

  虽然内涵有所出入,但天下一统,“华夷之辨”的主张始终如一。明辨华夷有别,把文化落后的四夷边民统一在以礼乐文明为核心的华夏文化中,是实现天下一统的手段。

  诚然,当中原政权不稳,边地四夷内迁之时,“华夷之辨”的呼声就会高涨,“华夷之辨”成为汉族政权用来抵御异族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。然而乱世之中的“华夷之辨”正如同春秋时期的“尊王攘夷”,并非仅是大民族主义作祟,亦非只是歧视异族。

上一篇:认识受宠若惊是什么意思

下一篇:概括若尘是什么意思

推荐阅读:

  • 聊聊男儿参军报国的诗词

    聊聊男儿参军报国的诗词

    男儿参军报国的诗词有:1、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2、匈奴犹未灭,魏绛复从戎。3、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4、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5、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6、丈夫五十功未立,…
    2021-08-21 阅读(125)
  • 谈论浪漫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

    谈论浪漫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

    浪漫至死不渝的意思是:为了追求浪漫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,遇见温柔的人,一定会臣服于他的温柔之下。简而言之就是生活中浪漫还是比较重要的,而有些人直到死去也一直在追求着浪漫,温柔则是一个非常高贵的品质,…
    2021-08-21 阅读(122)
  • 概括养鱼记翻译及注释

    概括养鱼记翻译及注释

    《养鱼记》翻译及注释:衙署回廊前的一块空地有四五丈见方,正对着非非堂。此处修竹环绕林荫遮蔽,没有栽种其他植物。我按照地形挖了一个池塘,既不方也不圆;没有用砖砌,也没有筑堤岸,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态。我…
    2021-08-21 阅读(107)
  • 概括湖心亭看雪注音及翻译

    概括湖心亭看雪注音及翻译

    《湖心亭看雪》的翻译是:崇祯五年十二月,我住在西湖边。大雪接连下了多天,湖中的行人、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。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,我撑着一叶小舟,穿着毛皮衣,带着火炉,独往湖心亭看雪。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,天…
    2021-08-21 阅读(92)
  • 总结随遇而安什么意思

    总结随遇而安什么意思

   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:指能顺应环境,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。随:顺从;遇:遭遇。出处:出自清代刘献廷的《广阳杂记》一:随寓而安,斯真隐矣。近义词:安然若素、安之若素、隐世无争、与世无争、随寓而安、随俗浮沉、…
    2021-08-21 阅读(9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