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骑(qi)红尘妃子笑的(de)意思是:一骑驰来(lai)烟尘滚滚,妃子(zi)欢心一笑。出自唐代杜(du)牧的《过华清(qing)宫绝句三(san)首》,全句(ju)为:一骑红尘妃(fei)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(zhi)来。讲的(de)是杨贵妃喜(xi)欢荔枝,皇帝找人快马(ma)相运,意思是速度很快(kuai),只能看(kan)到滚滚烟尘却(que)没有看到烈马掠(lue)过。红尘:这里(li)指飞扬的尘土;妃子:指杨贵妃。
全诗:
《过华(hua)清宫绝句》
唐·杜牧
长安回望绣成堆(dui)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
一骑(qi)红尘妃子(zi)笑,无人(ren)知是荔枝(zhi)来。
译文:
在长安回头远望(wang)骊山宛如(ru)一堆堆锦绣,山顶上华(hua)清宫千重门(men)依次打开。
一骑驰来(lai)烟尘滚滚(gun)妃子欢心一笑,无人知道是南方送(song)了荔枝鲜果来。
注释:
⑴华清宫:《元和郡县志》:"华清(qing)宫在骊山上,开元(yuan)十一年初置温泉宫。天(tian)宝六年改为(wei)华清宫。又造长生殿,名为(wei)集灵台,以祀神也。
⑵绣成堆(dui):骊山右(you)侧有东绣岭,左侧有西(xi)绣岭。唐玄(xuan)宗在岭上(shang)广种林木花卉(hui),郁郁葱葱。
⑶千门(men):形容山(shan)顶宫殿壮丽(li),门户众多(duo)。次第:依(yi)次。
⑷红尘:这里指飞扬的(de)尘土。妃(fei)子:指杨贵妃。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:上曰(yue):"赏(shang)名花,对妃子,焉用旧乐词!"《新唐书·李贵妃传》:"妃嗜荔(li)枝,必欲(yu)生致之,乃置骑传送,走数千里(li),味未变(bian)已至京师。"《唐国史补》:"杨贵妃生于蜀,好(hao)食荔枝,南海所生,尤胜蜀者,故每岁飞(fei)驰以进。然方暑而(er)熟,经宿则败(bai),后人皆不知(zhi)之。"按:此诗或为写意(yi)之作,意在讽刺玄(xuan)宗宠妃之事,不可一(yi)一求诸史实。在唐代,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(an)一带,故自苏轼即(ji)言"此时荔(li)枝自涪州致之,非岭南(nan)也"(《通鉴唐纪》注)。而荔枝(zhi)成熟的季节,玄宗和(he)贵妃必不(bu)在骊山。玄(xuan)宗每年冬十月进驻(zhu)华清宫,次年春(chun)即回长安。《程氏考古编》亦(yi)辨其谬,近人(ren)陈寅恪亦复考(kao)证之。
⑸知是:一作(zuo)"知道(dao)"。
赏析:
吴乔《围炉(lu)诗话》说:"诗(shi)贵有含蓄不尽之意,尤(you)以不著意(yi)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(zui)上。"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(mei)力就在于含蓄、精深,诗不明白说出玄(xuan)宗的荒淫好色,贵妃的恃宠而骄,而形(xing)象地用"一骑红尘"与"妃子笑"构成(cheng)鲜明的对比,就收(shou)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(de)多的艺术效(xiao)果。
"妃子(zi)笑"三字颇有深意。春秋时周幽王为博(bo)妃子一笑,点(dian)燃烽火,导致(zhi)国破身亡(wang)。读到这里(li)时,读者是(shi)很容易联想到这个(ge)尽人皆知的故事。"无人(ren)知"三字也发人深思。其实"荔枝来(lai)"并(bing)非绝无人知,至少"妃子"知(zhi),"一骑"知,还有一个诗中(zhong)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(shi)知道的。这样写(xie),意在说明此(ci)事重大紧急,外人无由得知,这就不仅揭露了皇(huang)帝为讨宠妃欢心(xin)无所不为的荒唐,也与前面渲染的(de)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。
全(quan)诗不用难字(zi),不使典故,不事(shi)雕琢,朴素(su)自然,寓意精深(shen),含蓄有力,是唐人咏(yong)史绝句中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