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驱千骑(qi)疾,气卷(juan)万山来的(de)意思是:那奔腾的声(sheng)音像是可以驱走千(qian)万兵骑,飞扬在空中卷(juan)起的潮湿的空气拉(la)拽着万山袭来。这句诗(shi)出自于清初·施闰章的《钱塘观潮》,全诗是:
海色雨中(zhong)开,飞涛江上台。
声驱千骑疾(ji),气卷万山来。
绝(jue)岸愁倾覆,轻舟(zhou)故溯洄。
鸱夷有遗恨,终古使(shi)人哀。
赏析:
这首(shou)五律写钱塘(tang)观潮,首联:“海色雨中(zhong)开,涛飞江(jiang)上台。”作者(zhe)在雨中观潮,望钱塘(tang)外的海色,在雨(yu)中本是迷蒙不(bu)清的,潮水来时,在迷蒙的雨(yu)点和潮水冲击(ji)下,海色随(sui)潮水开展。潮来时浪涛(tao)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(tai),极写潮(chao)水声势之大。
次联:“声驱千骑疾,气卷万山来。”潮水来时,声(sheng)音像千骑马在奔腾,气势像挟万山卷来(lai)。
三联:“绝岸愁(chou)倾覆,轻舟故溯洄。”“绝岸”,指断岸。岸的削壁(bi),被潮水拍打时生怕(pa)被冲垮。但江中(zhong)的弄潮儿却敢(gan)于驾着轻舟,随着潮头起伏腾跃,在水上回旋。这在观潮(chao)中写出弄潮儿的高(gao)超本领。
末联:“鸱夷(yi)有遗恨,终(zhong)古使人哀。”“鸱(chi)夷”,一种皮袋,相传(chuan)战国时代的伍子胥(xu)忠于吴王夫差,夫差听(ting)信谗言把他逼死,并把(ba)他的尸体(ti)装在皮袋里投入江中(zhong)。
人民同情他的冤(yuan)死,说钱塘江(jiang)的潮水是伍子胥的怨(yuan)愤激成的。因此作者(zhe)在观潮时想起伍子胥(xu)的冤死,为(wei)他悲哀。这(zhe)首诗主要写钱塘江潮水(shui)的雄伟。汉枚乘《七(qi)发》里写八月观广陵曲(qu)江的潮水,用(yong)“如素车白(bai)马帷盖之张(zhang)”来形容,这里作“声驱千骑疾”,有了发(fa)展,再作“气卷万山来”,这(zhe)是创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