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儒(ru)风君
中秋,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,又称月(yue)夕、秋节、仲秋节或(huo)团圆节,时在农历八月(yue)十五。因其恰值三秋(qiu)之半,故名中秋。
中秋节是重要的团(tuan)圆节,在这一天,人们都要回家(jia)团聚,欢聚一堂,一起(qi)吃月饼、赏桂花、尝鲜果。
古往今来,无数的文人墨客把中(zhong)秋当做吟咏的对(dui)象。
儒风君精选六首(shou)诗词,让我们跟(gen)随古人的脚步,一起品读中秋,品(pin)读人生。
1
世事无常,坦然旷达(da)
《水调歌头·明月(yue)几时有》
宋·苏(su)轼
明月几时有(you)?把酒问青天。
不(bu)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(you)恐琼楼玉宇,
高处不(bu)胜寒。
起舞弄清(qing)影,何似在人间。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人有悲欢离(li)合,月有阴晴圆缺,
此事古难(nan)全。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译文:
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(de)呢?我拿着酒杯遥(yao)问苍天。
不知道天上的宫殿,今晚是哪一(yi)年。
我想凭借着风(feng)力回到天上去看(kan)一看,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(le),我经受不住寒冷。
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(guang)下自己清朗的影子,月宫哪里比得上在(zai)人间。
月(yue)儿移动,转过了朱红色(se)的楼阁,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(hu)上,照着没有睡(shui)意的人。
明月不应该(gai)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,可又(you)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?
人有悲欢(huan)离合的变迁,月有阴晴(qing)圆缺的转换,这事儿自古以来就(jiu)很难周全。
希望人们可以长长(chang)久久地在一起,即使相隔千里(li)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。
儒风君说:
这首诗大概是所有中秋诗词中传(chuan)唱最广的一首。
诗人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(bu)合,外放密州。
这一年中秋,诗人与弟弟苏(su)辙已经七年没见过面了。
面对一轮中秋月,诗人心潮起(qi)伏,写下这首千古名篇。
谂月夜澄净,让(rang)人遐想,想要一探(tan)究竟。
但是(shi)羽化登仙,终究不敌人间温暖(nuan)。
月亮阴晴圆缺,人间(jian)也有聚散离合。
无常是生命的常态。
但愿彼此思念(nian)的人,可以尽快团圆,尽快重逢。
这是对子由的思(si)念,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(de)人表示的美好祝愿。
全诗飘逸旷达,又不(bu)失脉脉温情,于寥落(luo)秋景之中,得见春日暖阳。
2
羁旅天涯,游(you)子思乡
《静夜思》
唐·李白
床前明月光,
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
低头思故乡。
译文:
明亮的(de)月光洒在窗户纸上,好(hao)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。
我抬起头来,看那天窗外空中的(de)明月,不由得低头沉(chen)思,想起远方的家乡。
儒风君说:
诗人独在异乡,每日奔(ben)波忙碌,不觉离愁。
但是到了晚上,睡得迷迷糊糊的(de)时天上宫阙候,把满院的(de)月光当成了浓霜。
天寒霜降,人心思归。
举头望明月,想起(qi)自己的家乡。
想起父母(mu)兄弟、想起山水草木,想起过去的年(nian)华与往事。
烘托出诗(shi)人飘泊他乡的孤寂之感与思乡之情(qing)。
也许,每个人羁(ji)旅天涯的游子,都有这样的时刻吧。
全(quan)诗脱口吟成、浑然无迹,却是意味深长,耐(nai)人寻味。
3
物是人非,无限(xian)感伤
《八(ba)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
唐·白居易
昔年八(ba)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园边。
今年八月十五(wu)夜,湓浦沙头水馆前。
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(nan)见月几回圆。
昨风一吹无人会,今(jin)夜清光似往年。
译文:
往年八月十五的夜(ye)晚,在京城中的曲江池(shi)畔杏园边欢度佳节。
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,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(du)过。
向着西北望也(ye)看不到家乡,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(le)好几次。
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(zhe)凄凉的秋意,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(yi)往。
儒(ru)风君说:
人生最怕的是对比。
去年(nian)中秋还是热热闹闹,今(jin)年就成了凄凄惨惨。
前后落差之大,诗人不由得(de)感怀。
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(gei)自己温暖,能看到心中一(yi)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,却出现相反(fan)结果,徒添了诗人不尽的(de)凄苦感。
寥寥几句道尽(jin)诗人生活的无奈与凄楚,暗示自己(ji)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。
4
且(qie)歌且行,活在当下
《中秋月·中(zhong)秋月》
明·徐有贞
中秋月。
月到中秋偏皎洁。
偏皎洁,知他多少,阴晴圆(yuan)缺。
阴晴圆缺都休说,且喜人(ren)间好时节。
好时节,愿得年年(nian),常见中秋月。
译文:
中秋的(de)月亮,月亮到了中秋时会更加洁白(bai)明亮,人们只看见它(ta)的皎洁,又有多少人了解它一年之中所(suo)有的变化。
月亮的变化暂且不(bu)提,而是趁着现在(zai)和人们欢度中秋佳节。
这样的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(neng)有,就好像天天都(dou)能看见挂在天空的月亮一样。
别管月(yue)亮这一年中有多少次的阴晴(qing)圆缺,也不必管这一年人(ren)有多少悲欢离合。
在这个明月夜,我们只管活(huo)在当下,珍惜当下,尽情赏月,举杯欢庆。
过去不留(liu),未来不忧。
专心(xin)活在当下,才是最好的的人(ren)生选择。
5
壮志难酬,初心不改
《太常引(yin)·建康中秋夜为吕潜叔赋》
宋·辛(xin)弃疾
一轮秋影转(zhuan)金波,飞镜又重(zhong)磨。
把酒问姮娥:被白(bai)发欺人奈何!
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
斫去(qu)桂婆娑,人道是清光更(geng)多。
译文:
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,好(hao)似那刚磨亮的铜镜(jing)飞上了夜空。
我举起(qi)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:怎么办呢(ne)?白发渐渐增多,欺负我拿它(ta)没有办法。
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,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。
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,因为(wei)人们都说,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(de)光辉更多。
儒风君说:
中秋之(zhi)夜,诗人感怀壮(zhuang)志未酬、人已老去。
自己一(yi)生蹉跎,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(de)功业。
但(dan)是诗人依然要乘风而(er)起,去扫除黑暗。
以求(qiu)让人间有更多的(de)月光与美好。
这种百折不回的精神与气节(jie),千百年后,依(yi)然熠熠生辉。
6
澄明清(qing)净,自在安然
《酬裴端公八月十五(wu)夜对月见怀》
唐·权(quan)德舆
良(liang)夜清秋半,空庭皓月(yue)圆。
动摇随积水,皓洁(jie)满晴天。
译文:
清秋半夜,月圆(yuan)当空。
地上积水映照,月影摇摇。
天(tian)地空阔,晴朗洁白(bai),一片宁静祥和。
儒风君说:
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。
赏月在心,不在景。
月映(ying)照在心里,诗人内心(xin)澄明,没有愁绪,分外安宁。
全诗明(ming)朗阔大,没有离愁,没(mei)有愤懑,给人以安详(xiang)宁静之感。
是不可多得的中秋(qiu)佳作。
来源: 儒风大家(ji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