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祖的规矩和仪式:
1、忌讳嬉闹、非议先(xian)人
清明扫墓是很庄(zhuang)严的事情,在先人墓(mu)碑前举止行为要谨慎,不可(ke)大吵大闹,还有很多朋(peng)友在刚开始比较肃穆,但(dan)祭祀完之后便开始打(da)打闹闹,要知道(dao)墓地是阴灵沉睡之地,即使(shi)祭拜后打闹也会滋(zi)扰阴灵,对先人品(pin)头论足更是不敬的行为。
2、忌讳上(shang)坟祭拜不分辈分(fen)
上坟祭拜应该根据(ju)逝者的辈分依次进行,从辈分最高的逝(shi)者开始祭拜,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长幼(you)尊卑的传统美德,祭拜完之后,先人已(yi)经享用过的祭品,众人(ren)便可食取祭品。
3、忌讳忌踩踏别家坟墓
去扫墓的朋友都知道,有些(xie)坟包都挨得比较近,尤其是农村(cun)地区,坟的顺序(xu)通常是按照本家的辈分排列的,每个(ge)坟的界限不是很(hen)清晰,在上坟时就会遇到(dao)一个问题,去祭拜的人比较多(duo)可能会不小心踩到别家的(de)坟,尤其是带着孩子扫墓,要看管好,避免“熊孩子”随便踩(cai)踏别家的坟,对亡者(zhe)产生亵渎,带来不(bu)必要的麻烦。
4、供品中不带桃子
从古至今,桃子在我国(guo)的传统文化中,代表着福禄寿之中的“寿”,有健康长寿的(de)寓意,不管是祭祀(si)神灵还是做寿时,在供桌上都(dou)能看到桃子的身影,但在(zai)祭拜故去的亲人时却不适合。先(xian)祖已经故去,再用代表着长寿(shou)的桃子祭拜会有挑衅之意。加上大家都知道,桃木是避邪之物,在各种鬼片中人们会持桃木剑(jian)“驱邪”,因此在选择供(gong)品时要避开桃子。
5、不带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上坟
清明节祭祖表达了人们对故去(qu)的亲人的纪念与哀思,整体的氛围属(shu)于庄重而严肃的,环境烟雾缭绕(rao),祭拜之后还需要行跪拜之礼,加上民间认为墓地阴气比较重,对于(yu)孕妇和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多(duo)有不便,所以清明节祭拜孕妇和(he)体弱多病者不去为好。
祭祖的时(shi)候有什么流程呢?祭献流程包括(kuo)上香、读祝文、奉献饭羹、奉茶、献帛、献酒、献(xian)馔盒、献胙肉、献嘏辞(福辞)、焚祝文、辞(ci)神叩拜等。
祭祀先祖(zu),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。每(mei)当除夕到来时,家家(jia)户户都要把家谱家规、遗像、神牌灵位等供于家中上厅,安放(fang)供桌,摆好香炉、供品。祭祖的同时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、土(tu)地神,还有的地方还叩拜(bai)玉皇大帝(中国民(min)间信仰中的最高神)。供品(pin)有羊、五碗菜、五色点心、五碗饭、一(yi)对枣糕、一个大馍馍,俗称"天地供(gong)"。由家长主祭(ji),烧三炷香,叩拜后,祈(qi)求丰收,最后烧纸,俗称"送钱粮(liang)"。人们在春(chun)节期间祭祀祖先、叩拜(bai)神灵,其实就是给列祖列宗、诸(zhu)神拜年。
扩展资(zi)料:
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(tong),过节总不会忘记祭(ji)拜先人,春节也不例外。供奉食物(wu)或鲜花以表心意,是中国普遍采用的(de)仪式,祭祖的形式或许因(yin)宗教信仰而不同,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(que)是相同的。家庭祭(ji)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。按照民间(jian)的观念,自己的祖先(xian)和天、地、神、一样是应该(gai)认真顶礼膜拜的(de)。因为列祖列宗的(de)“在天之灵”,时时刻刻的(de)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(de)子孙们,尘世的人要通过(guo)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(bi)护和保佑。 春节时必须祭祖,缅怀自己的祖先,激励(li)后人。
1、拜祖先日(ri)期:除夕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元节(jie)、重阳节。合称五大节日。【习俗上(shang)拜祖先是拜中午,只有除夕日是下午(wu)4点左右开始拜。
2、应备供品:饭一锅、汤一锅、菜十项(xiang)〈荤、素皆可〉、米(mi)酒一瓶。
3、其(qi)他物品:碗7个、筷子7双、小酒杯7个、饭匙一支、汤杓一支、亦(yi)可再备一小酒壶,将米酒(jiu)倒入小酒壶中比较好斟酒。
4、应备金纸:刈金6支〈或6只〉。除夕日加倍用12支〈或12只〉。《环保金纸一小(xiao)叠用红纸困住算一只》【金纸请购买,贴真正锡箔纸做成的刈(yi)金,才算真钱,祖先(xian)才能使用】
5、另安神位当天、入宅安祖先牌(pai)位时也须要用汤圆(yuan)拜祖先。(共须买二斤汤圆)。
6、又冬(dong)至早上只拜一锅清(qing)汤圆即可(一斤汤圆),不须准(zhun)备饭菜,亦不必烧金纸。(因为一般习(xi)俗冬至当天会搓汤圆,故一(yi)并祭祖。而冬至当(dang)天神明也要拜三碗汤圆(约一斤汤圆)。)(故共须买二斤汤圆)。
7、神桌(zhuo)的下桌是拜神明(ming)专用的。拜祖先,须另(ling)外准备一张桌子拜(bai)祖先。
参考资料:
祭祖(习俗)百度百科
祭祖的规矩和仪式(shi)是什么?
祭祖(zu)的规矩和仪式是上香,读祝文,奉献饭羹,奉茶,献帛,献酒(jiu),献馔盒,献胙肉,献嘏辞,焚祝文,辞神叩拜等。在祭祀过程的(de)重要环节,还几(ji)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,为祭礼增添热(re)烈气氛。祭祀先祖,是一项隆重的民(min)俗活动。除夕,清明节(jie),重阳节,中元(yuan)节,是汉族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(da)节日。
中国(guo)人祭祖是一种道德信仰,是(shi)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,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。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,更表现源远流长,寄望(wang)于后裔的繁昌,所以行事之(zhi)时,严肃,隆重,恭敬,诚挚,全发自(zi)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。
祭(ji)祖的同时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。供品主要有三牲饭(fan)菜,三茶五酒等(deng)。由家长主祭,烧三(san)炷香,叩拜后,祈求丰收,最后烧纸(zhi),俗称送钱粮。祭祖民俗相沿数(shu)千年,是具有深(shen)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(xi)俗。
关于祭(ji)祖的其他简介。
祭祖一般是在白天去的,具(ju)体时间是在5一7点,即卯时,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当地(di)的风俗。若要子孙后代兴旺发达(da),一定要在上午12点之前完成祭拜活动。再就是有(you)时间的时候,其实主要看自己(ji)的时间安排。
如果时间安排不上的话,无法上坟(fen)祭祀,在家里烧香进行(xing)祭祀,也是可以(yi)表达后人对上辈人的思(si)念之情。因为在古老的祭祀中,香成为联系人与神的媒介,通过(guo)虔心焚香设拜,可以上达天听,下(xia)及幽冥,感应道交。
中元节祭(ji)祖的规矩和仪式1、请先人牌位
到"七月半"祭祖(zu)时,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(yi)位一位请出来,恭恭敬敬地放到(dao)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,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(shang)香,每日晨、午、昏,供三次茶饭,直(zhi)到七月三十日送回为(wei)止。有先人画像的,也要请(qing)出挂起来。
2、祭拜顺(shun)序有讲究
祭拜时,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,给每位先人磕头,默默祷告(gao),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(zi)己这一年的言行,保佑全家平安(an)幸福。
自己平(ping)安幸福。送回时,烧纸钱衣(yi)物,称烧包衣,或佛门(men)或道教的超度法事。
3、祭祖供品
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(dang)天中午进行,家家备(bei)办丰盛的菜肴酒饭,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(da)八仙桌上摆满24味(wei)全席,摆上七双筷子、一壶酒(jiu)七个爵杯,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,果(guo)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,馔盘(pan)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,上方六格,格中放了香菇、木耳、松(song)菇、黄花菜、干笋丝(si)和红枣等六味素菜(cai),俗称"六味斋"。
4、祭拜(bai)仪式以及烧纸讲究
筵(yan)席摆好,主人点了三条炷香,点了大红双烛、拈香跪拜如仪,请祖宗来享祭宴,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、家景发(fa)达等等,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(zhun),才焚烧金银冥币,待金纸焚烧(shao)殆尽才可以撤筵。
同日对供(gong)奉在厅堂的神佛,则(ze)敬献三牲,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(pei)两种边牲,主牲(sheng)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,边牲(sheng)通常是煮熟了的鱼、鱿(you)鱼、目鱼和鸡,如厅中奉(feng)有观音佛祖,因观音妈不茹荤(hun),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。
因神佛比祖(zu)先级别高,所以只能贡献"金纸",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(shan)男信女的诚心,所以不在奉献(xian)之列。
中元节祭祖祀先(xian)敬神佛之外,主人还顺便孝(xiao)敬厝主、地基主(zhu)、灶神、床母,乃至牛棚、马厩(jiu)、羊圈和猪栏诸神祗,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(feng)敬即可。
祭祖的规矩和仪(yi)式分别是?春节祭祖的(de)规矩:
祭献的规矩包(bao)括上香、读祝文、奉献饭羹、奉(feng)茶、献帛、献酒、献馔盒、献胙肉、献嘏辞(福辞)、焚祝文、辞神叩拜等。有(you)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,主祭要在神前(qian)献上一杯酒,然后由礼生(sheng)送至焚帛处,将酒(jiu)酹在上面,酹时将(jiang)酒滴成一“心”字,以示祭者献上(shang)钱帛之虔诚。
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,还几次(ci)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,为祭礼增添(tian)热烈。气氛。祭礼(li)结束后,将猪肉、羊(yang)肉等祭品分给参祭(ji)代表。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(ren)员,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、长(chang)老等发点祭品。
祭祖的通俗仪式:
1、来到祖先坟前,用(yong)锯子将坟前杂草(cao)、树枝清理干净。
2、杂草、树(shu)枝清理干净以后,用扫帚将(jiang)坟前的垃圾清理干净,并倒入垃(la)圾堆。
3、坟前清(qing)理干净以后。把蜡烛置于墓碑左右两(liang)旁点燃,燃香点燃放置于墓碑正前方。
4、在墓碑(bei)前将冥币燃烧在墓碑前方(fang)。
5、待冥币燃烧(shao)完成,并熄灭以后,点燃电光鞭炮或者礼花。
6、祭祀完成,确(que)认没有火星以后,方可离去。
扩展资料:
祭(ji)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,更表现源(yuan)远流长,寄望于后裔的繁昌,所(suo)以行事之时,严肃、隆重、恭敬、诚挚(zhi),全发自中国传(chuan)统的伦理思想。
在中国历史上,黄帝时代是中华(hua)文明开始大创造的(de)时代,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。“黄帝崩,葬桥山”,就是今天陕西省黄(huang)陵县桥山黄帝陵。每年清明时都在这(zhe)里进行黄帝陵祭祀。
重视祭祀祖先,是中国(guo)礼仪的显著特点。这是因为(wei)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(hui)教化功能,有助于培养社(she)会成员的品德,加(jia)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,维(wei)护宗法社会的稳定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祭祖
清明节祭祖的规(gui)矩和仪式分别是?一、清明(ming)节祭祖的规矩:
清(qing)明节祭祖扫墓时,人们携带酒食果(guo)品、纸钱等物品到(dao)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(qian)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、修(xiu)整坟墓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(zai)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(ji)拜。
按照习(xi)俗,祭扫的顺序是(shi)首先要先扫墓,就是将墓(mu)园打扫干净。其次是(shi)祭祀,这一程序很关键,一是寄托(tuo)哀思,二是与先人相感。清明除了扫墓,还有(you)很多活动,例如蹴鞠、放(fang)风筝、荡秋千、踏(ta)e青、植树、斗鸡等等。
二、清(qing)明节祭祖的仪式(shi):
1、祭祀场所布置:根(gen)据祭祀方案,结合参与人(ren)数和场所空间,对祭祀场地进行布(bu)置;
2、仪(yi)式准备:检查礼文、礼器是否齐全,确保参与人员着装符合仪轨;
3、人(ren)员就位:司仪、襄仪就位,礼仪人(ren)员就位,祭奠人员就位;
4、仪式开(kai)始:按确定的时间举行仪式(shi);
5、敬香(xiang)、三献礼:由主祭者上香,供奉祭品;
5、恭读祭文(wen):主祭者恭读祭文(wen);
6、讲礼颂唱:响(xiang)班、赞班颂唱挽歌、孝经;
7、祭拜礼:全体人员行(xing)祭拜礼;
8、祈愿礼:主祭者行祈愿礼;
9、仪式礼成:仪(yi)式圆满礼成。
清明节祭祖(zu)的意义
中国人对先(xian)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,是表达(da)情感的诗意之举,是发自(zi)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(mian)怀。
冯友兰曾说,“行(xing)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(zheng)存在,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(yu)孝敬祖先的感情(qing),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,不是宗教的(de)”。
谁都清楚,祭奠的酒馔“一滴(di)何曾到九泉”,但我们却相信亲(qin)人、先祖能够领受(shou)我们的情意与祭奠,这种庄重(zhong)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、诗意(yi)的、道德意义上的真实。
“人,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”,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,表达浓浓的(de)思念和真诚的敬意,是我(wo)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(he)动力。
以上(shang)文章内容就是对祭祖的规矩(ju)和仪式和在家祭祖的规矩和仪(yi)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希望能够(gou)帮助到大家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(fang)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