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学习 > 详情

讨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什么

2021-08-23 14:13:23 阅读(108) 娱乐资讯网

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什么

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:有一次,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,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,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,别的孩子都吓跑了,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。水缸破了,水流出来,小孩因此得救。

  出自:《宋史》

  原文:司马光七岁,凛然如成人,闻讲《左氏春秋》(又称《春秋左氏传》,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),爱之,退为家人讲,即了其大指。自是手不释书,至不知饥渴寒暑。群儿戏于庭,一儿登瓮,足跌没水中,众皆弃去,光持石击瓮破之,水迸,儿得活。

  释义: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,神情严肃的像大人一样,听了别人讲解《左氏春秋》,他非常喜欢。回家后再给家里人讲,书中的主要意思他已经完全理解。从这以后他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寒冷暖。

  有一次,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,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,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,别的孩子都吓跑了,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。水缸破了,水流出来,小孩因此得救。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画成画在开封、洛阳一带广泛流传。

  扩展资料:

  一,这句话介绍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——“击瓮救友”

  有一天,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。司马光就在旁边一边思考问题,一边散着步。在玩耍的小朋友中,有一个叫上官尚光的小孩,好奇心重,注意到院子里有大水缸,“咦,这个水缸好大啊,我想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多深。”脚尖起来,双手撑着水缸,头往里面探。哪里知道,用力过猛,一下子整个扎进大水缸。

  旁边玩耍的小伙伴们,围了过来,“我们赶紧把他拉上来!”“我们根本没有力气拉他,赶紧叫大人来吧!”在一旁思考的司马光才缓过神来,于是赶紧想了一秒,搬起脚边的大石头“快让开,我能救他!”司马光喊着,大家赶紧让开,只见他用石头在大水缸的肚子上给砸了个大洞,水立刻喷涌而出!

  大家为司马光的机智壮举欢呼了起来!这一切,被院墙外路过的大人看见了,许多人把这个光荣事迹画成一幅画,广为流传。被救的上官尚光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,建了一个名叫“感恩亭”的亭子,报答司马光救命之恩。后人为纪念此事,改名为上官岗或尚光岗,到现在,光山县还能考查得到这个亭子的旧址。

  二,司马光简介

  司马光(1019~1086),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(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)人,汉族。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,字君实,号迂叟,世称涑水先生。司马光自幼嗜学,尤喜《春秋左氏传》。

 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。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;做事用功刻苦、勤奋。以“日力不足,继之以夜”自诩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

上一篇:注解不可同世而立是什么意思

下一篇:分享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出处的意思

推荐阅读:

  • 阐述遥知兄弟登高处的遥什么意思

    阐述遥知兄弟登高处的遥什么意思

    遥知兄弟登高处的遥的意思是:遥这里指遥想,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,回想。出自唐代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原文为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,…
    2021-08-23 阅读(101)
  • 说明不爱红装爱武装上一句什么意思

    说明不爱红装爱武装上一句什么意思

    不爱红装爱武装上一句是:中华儿女多奇志,意思是:中华儿女都有远大的志向。出自现代·毛泽东《七绝·为女民兵题照》,原文:飒爽英姿五尺枪,曙光初照演兵常中华儿女多奇志,不爱红装爱武装。意思:早…
    2021-08-23 阅读(147)
  • 推荐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

    推荐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

    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是: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,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。潮水涨满,两岸与江水齐平,显得江面更宽阔,帆顺着风端直高挂。夜幕还没有褪尽,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,还在旧年时分,江南已有了春天的…
    2021-08-23 阅读(147)
  • 谈谈月下独酌翻译

    谈谈月下独酌翻译

    《月下独酌》翻译:准备一壶美酒,摆在花丛之间,自斟自酌无亲无友,孤独一人。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,低头窥见身影,共饮已有三人。月儿,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?影儿,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!暂且伴随玉兔,这无…
    2021-08-23 阅读(137)
  • 解析卿何以不汗翻译

    解析卿何以不汗翻译

    1、汗不敢出,不是出自夙惠,而是言语。2、汗:名词动用,出汗。3、原文与翻译:言语第二之十一、汗不敢出(原文)钟毓、钟会少有令誉,年十三,魏文帝闻之,语其父钟繇曰:“可令二子来。”于是敕见。毓面…
    2021-08-23 阅读(1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