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闾(lv)左谪戍渔阳的翻译是:朝廷征调贫(pin)民去驻守(shou)渔阳。其中,“闾左”的(de)意思是贫(pin)民,古时候贫者居(ju)住在闾左,富(fu)者居住在闾右(you);“適”的意思是贬(bian)谪。“发闾左谪戍渔阳”出(chu)自《陈涉世(shi)家》,是司马(ma)迁《史记》中的一篇(pian),是秦末农民(min)起义的领袖陈胜、吴广(guang)的传记。
公元前209年,以(yi)陈胜、吴广为首的戍(shu)卒九百人(ren)在大泽乡(xiang)(今安徽宿州东南(nan))举行了中国历史上(shang)第一次大规模的(de)农民起义,揭开了(le)反对秦王(wang)朝残暴统治的序幕(mu)。此文以陈胜(sheng)、吴广的活动(dong)为线索,详细地(di)记述了陈胜起(qi)义的全过程,以及相继(ji)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(de)胜败兴替。文章记述(shu)了起义军的(de)浩大声势,肯定了(le)陈胜在反(fan)对秦王朝统治(zhi)斗争中的功绩。同时,作者司马迁也论述(shu)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(de)原因:起义(yi)领袖缺乏(fa)指挥全局的能力、自身蜕化、用人不(bu)当,导致(zhi)起义军作战失利,内(nei)部离心离德(de)。陈胜、吴广都死于自(zi)己的随从或部下之(zhi)手,其结局(ju)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。
本(ben)文是记这次起(qi)义的领袖(xiu)陈涉、吴(wu)广的传记。文中真实、完整地记述了(le)爆发这次农民(min)大起义的原因、经过和结局,从中反(fan)映了农民阶级(ji)的智慧、勇(yong)敢和大无畏的斗争(zheng)精神。文章也比(bi)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(she)和吴广的形象。陈(chen)涉出身雇农,胸怀大志(zhi),有政治远见,他要(yao)求人民从“苦秦”中解放出来(lai);他聪明果断(duan),具有组织群(qun)众、制定策略、指挥战争的卓(zhuo)越才干,不(bu)愧是农民阶级的杰出(chu)领袖。吴广(guang)虽然刻画简略,但从他(ta)与谋起义、诱杀将尉等(deng)事迹中,也(ye)表现了非凡(fan)的机智勇(yong)敢和反抗精神。在(zai)他们身上,都充分地(di)表现了中国古代劳(lao)动人民以不甘忍受(shou)黑暗统治而“舍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”的(de)英雄气概。文章也写到了(le)起义军内(nei)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(sha),陈涉称王之(zhi)后的贪图享受、信用(yong)奸邪、脱(tuo)离群众,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(ju)限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