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项指(zhi)的是“弯着脖子”的意思。词语出处(chu)《咏鹅》,朝代:【唐】。作者:骆(luo)宾王。原文(wen):鹅,鹅,鹅,曲项向(xiang)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白话译(yi)文“鹅!鹅!鹅!”面向(xiang)蓝天,一群鹅儿伸(shen)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。雪白的羽毛漂浮在(zai)碧绿的水(shui)面上,红色的脚掌划着(zhe)清波,就像船浆一(yi)样。
扩展(zhan)学习:
诗的第一句连用(yong)三个“鹅’字,这种反(fan)复咏唱方法(fa)的使用,表达了诗(shi)人对鹅的热爱,增强了(le)感情上的效果。
第二(er)句写鹅鸣叫的神态,给(gei)人以声声入耳之感(gan)。鹅的声音高亢嘹(liao)亮,一个“曲”字(zi),把鹅伸长脖子,而且(qie)仰头弯曲(qu)着嘎嘎嘎地朝(chao)天长鸣的形象写(xie)得十分生动。这句(ju)先写所见,再写所听,极有层次。
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(xing)进中的情形(xing),下面两句则写鹅群(qun)到水中悠然自得游(you)泳的情形(xing)。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(ju),着重从色(se)彩方面来铺叙鹅群(qun)戏水的情况(kuang)。
鹅儿的毛是(shi)白的,而江水却是(shi)绿的,“白”“绿”对照(zhao),鲜明耀眼,这是当句(ju)对;同样,鹅掌是红的(de),而水波是青的,“红”“青”映衬,十(shi)分艳丽,这也(ye)是当句对。而(er)两句中又(you)“白”“红”相对,“绿”“青”相对,这(zhe)是上下对(dui)。这样,回(hui)环往复,都是对仗,其妙(miao)无穷。
在这组对偶句中,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(chu)。“浮”字说明鹅儿在水中(zhong)悠然自得,一动不动。“拨”字则说明(ming)鹅儿在水中用力(li)划水,以致(zhi)掀起了水波。这(zhe)样,动静相生,写出了(le)一种变化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