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知林(lin)栖者,门闻风(feng)坐相悦的意思是(shi):谁知道那居住(zhu)在山林中的隐(yin)士,闻到了草木(mu)芬芳因而满怀喜悦。林(lin)栖者:指山林隐士;坐:因为。这两句诗(shi)出自唐朝张九龄的《感遇》,诗人采用比(bi)兴的手法歌颂春兰、秋(qiu)桂的芳洁品质,来比(bi)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(shang)节操,抒发了自己孤芳(fang)自赏,不(bu)求人知的情感。
全诗是: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欣欣此(ci)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谁(shui)知林栖者,闻风坐(zuo)相悦。草木有(you)本心,何求美人折。
译(yi)文:
兰草到(dao)了春天长(chang)得分外繁盛,桂(gui)花到了秋(qiu)天开得十分皎洁。
这一派欣欣向荣(rong)的蓬勃生机,自(zi)然成为美好的季节。
谁知(zhi)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(yin)士,闻到了芬芳更加喜(xi)悦。
草木自有本(ben)性,何求美人赏识采(cai)折呢。
这首(shou)哲理诗是张九龄(ling)贬为荆州长史(shi)后所作。开元末(mo)期,唐玄宗沉溺声(sheng)色,怠于(yu)政事,贬斥张九龄,宠(chong)任口蜜腹剑的李(li)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(niu)仙客。牛、李结党,把(ba)持朝政,排斥异己(ji),朝政更加腐败。张九龄对(dui)此是十分不满的,于是(shi)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,托物寓意,写了《感遇十二(er)首》,朴素遒劲,寄慨(kai)遥深。此为(wei)第一首,诗以比兴手法(fa),抒发了诗人孤(gu)芳自赏,不求人知(zhi)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