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风瘦马的意思是:秋(qiu)风萧瑟,一匹疲惫的瘦(shou)马驮着我前行。出自元代马致远(yuan)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,这(zhe)是一篇著名的散曲(qu)作品。西风:萧瑟悲(bei)凉的一种气氛;瘦(shou)马:疲惫无力的(de)。 “瘦马”一词在(zai)这里还应该包含(han)骑在马上的(de)人,这是这幅(fu)画面的主要部分(fen)。
全词:
枯(ku)藤老树昏(hun)鸦,
小桥流水人家,
古(gu)道西风瘦马。
夕阳(yang)西下,
断肠人在天(tian)涯。
译文:
枯萎的藤(teng)蔓,垂老(lao)的古树,黄(huang)昏时的乌鸦,扑打着(zhe)翅膀,落在光秃秃(tu)的枝桠上。纤巧别(bie)致的小桥,潺潺的流水(shui),低矮破旧的几间(jian)茅屋,愈发显得安谧(mi)而温馨。荒凉的古(gu)道上,一(yi)匹消瘦憔(qiao)悴的马载(zai)着同样疲惫憔悴的(de)异乡游子,在异(yi)乡的寒冷(leng)、萧瑟的秋风里(li)踌躇而行。夕阳渐(jian)渐落山了,但是在外的游子,何处是归宿?家乡在何(he)方?念及此,天涯(ya)漂泊的游子怎能不(bu)愁肠寸断!
赏(shang)析:
开端“枯藤(teng)老树昏鸦,小桥(qiao)流水人家(jia)”纯粹写景(jing)。短短十(shi)二个字,却容(rong)纳了六种景(jing)观,且景观递进,天然无逢,非常人可为(wei)。马致远活(huo)生生地把让一(yi)幅秋野黄昏行旅图的(de)背景突现在读者面前(qian):看,天色已是(shi)黄昏时分,夕阳下的枯(ku)藤攀附在老树上,树(shu)头几点寒(han)鸦;地上一曲(qu)清溪,溪上架着小桥。不远处便是数椽(chuan)幽静的茅屋。第三句“古道西(xi)风瘦马”,虽然还是只说景物(wu)名称,但是这三个景物(wu)却具有丰富的(de)感染力:“古道”是苍凉(liang)寂寥的,“西风”是萧(xiao)瑟悲凉的,“瘦马”是疲惫无(wu)力的,至此(ci),小令已经(jing)不是单纯地写景(jing)了,“瘦马”一(yi)词在这里(li)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(de)人,这是这幅(fu)画面的主要部分。“夕阳西下”写时间,结(jie)句“断肠人在天涯”才点出旅(lu)人的情怀。秋天本来(lai)就容易使人发生悲(bei)凉之感,特别是在苍(cang)然暮色中,对着荒(huang)郊萧瑟的(de)景物,骑着(zhe)疲惫的瘦马,孤独(du)地走向天涯异(yi)域,能不想到(dao)故乡的人吗(ma)?瞻望漫长的前路,面对此情此景,引(yin)起悠悠哀(ai)愁也在必然。作者只说了“断肠人在天涯(ya)”六个(ge)字,就含蓄着这许(xu)多意思,这首《秋思》写得如此自(zi)然、精炼,堪称元曲(qu)精品中的精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