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曰《精骑集》题的意思是:我年轻的时候读(du)书,一看到文(wen)章就能够背(bei)诵的下。默(mo)写一遍,也没有大的(de)差错。但是我却凭借此(ci)放纵自己,喜欢(huan)和巧言善(shan)辩、嗜好饮酒的人交往(wang)游乐。较长的一(yi)段时间里,没有几天(tian)在阅览书卷。所(suo)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(yi)力,但是(shi)学业却因为我(wo)的不勤奋给(gei)荒废了。
等到数(shu)年之后,我开始发(fa)奋读书,用来惩(cheng)戒自己,对之(zhi)前所做的事情感(gan)到后悔;然而我的聪明却已(yi)经衰竭许多(duo)了,几乎不如年(nian)轻时候的十分(fen)之一二,现在每当看(kan)到一手书卷,一定要反复推(tui)敲多次才能懂,合(he)上书卷便感到茫然(ran)而无所适从,这(zhe)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。所以现在虽然(ran)有了勤苦的用功(gong),学业却因为健(jian)忘荒废了。
唉,荒怠学业的,就(jiu)是不勤奋和(he)善忘啊。最近我读《齐(qi)史》的时候,看到孙摩(mo)答邢词中有这(zhe)样的句子:“我精骑三(san)千,足敌君羸卒数万(wan)。” 心中(zhong)赞同喜欢这个(ge)说法,于是摘取了(le)“经(jing)”、“传”、“子(zi)”、“史”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(yong)到的语句,摘(zhai)录几千条,编为几卷,取名为《精骑集(ji)》。
啊(a)!年轻时(shi)不勤奋,无可奈何啊(a)。成年后善忘,也许(xu)可以用这个来补(bu)救吧。
二(er)、原文:北宋(song) 秦观《精骑集》
予少时读书,一(yi)见辄能诵。暗疏2之,亦不甚失。然负此(ci)自放,喜从滑稽饮(yin)酒4者游。旬朔5之间,把卷无几(ji)日。故虽有强记之力,而常废于不勤。
比7数年来,颇发愤自(zi)惩艾,悔前所(suo)为;而聪明衰(shuai)耗,殆不如曩时十(shi)一二。每阅(yue)一事,必寻绎数终(zhong),掩卷茫然,辄复(fu)不省。故虽有勤(qin)劳之苦,而常废于(yu)善忘。
嗟夫(fu)!败吾业者,常此二物(wu)也。比读《齐史》,见孙搴答(da)邢词曰:“我精骑三千,足敌君羸卒数(shu)万。”心(xin)善其说,因取经、传、子、史之(zhi)可为文用者,得若干(gan)条,勒为(wei)若干卷,题曰《精骑集(ji)》云。
噫!少(shao)而不勤,无知(zhi)之何矣。长而善忘,庶几(ji)以此补之。
扩展资料
一(yi)、创作背景
《精骑集序》是北(bei)宋文学家秦观为(wei)其《精骑集》所(suo)作的一篇序。序文交代了编选的因(yin)由、选本的内(nei)容和题名的用(yong)意。作者自叙少时“有强记之(zhi)力,而常废于不勤(qin)”,近数年(nian)来,颇为后悔。于(yu)是发愤以自惩戒(jie),可是,“虽然(ran)有勤苦之劳,而(er)常废于善忘”。为了(le)弥补善忘之苦,他编(bian)辑了这个选本(ben)。而这篇(pian)序文正是从自己切身体(ti)会中概括出具有普遍(bian)意义的人生经验。
这篇文章(zhang)叙述了作者少年时候不(bu)专心读书,荒怠学业,后来发奋勤苦,而(er)常废于善忘,最后作(zuo)者从《齐史》孙(sun)搴答邢词中(zhong)得到启发,从而广摘经(jing)传子史之文章,遂(sui)为《精骑集》。全文格致(zhi)老成,情挚而意切(qie)。这篇文章作者从(cong)立足于自身经验来(lai)谈,告诫(jie)后辈一定要专心治(zhi)学,引此为戒(jie)。
二、作者简介
秦(qin)观(1049—1100),字少游,一字太虚,扬州高邮(今属江(jiang)苏高邮)人。少豪隽慷(kang)慨,溢于文词。见苏轼于徐州,苏轼认为(wei)他有屈原(yuan)、宋玉之才。元(yuan)丰八年(1085)登(deng)进士第,为定海主簿(bu),后累迁国(guo)史院编修官。寻坐党籍削秩,编管横(heng)州,徙雷州。徽宗立,复宣德(de)郎,元符三年放(fang)还,至藤州卒。有《淮(huai)海集》,世称秦淮(huai)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