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(tang)浮图慧褒始(shi)舍于其址(zhi)的翻译为:唐(tang)代的和尚慧褒起初(chu)在它的山(shan)脚下筑舍定居。浮图:樊语,原指佛(fo)塔,这里(li)借指和尚(shang)、僧人;慧褒:这个和(he)尚的法号;始(shi):才,开始;舍:名(ming)词作动词,筑舍定居(ju);于其址:在褒禅(chan)山的山脚。原句出自于(yu)宋代王安石的《游(you)褒禅山记》。
原文:
褒禅山(shan)亦谓之华山,唐浮图(tu)慧褒始舍于其址(zhi),而卒葬之(zhi);以故其后名(ming)之曰“褒禅”。今所(suo)谓慧空禅院(yuan)者,褒之庐冢也。距其院东(dong)五里,所谓华山(shan)洞者,以其乃华山之(zhi)阳名之也。距洞(dong)百余步,有碑仆道,其文漫灭(mie),独其为(wei)文犹可识曰“花山”。今(jin)言“华(hua)”如“华实”之(zhi)“华”者,盖音谬也。
译文:
褒禅(chan)山也称为华山。唐(tang)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(li)筑室居住,死后又葬在(zai)那里;因为这个缘故,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(shan)。如今人们所说的慧(hui)空禅院,就是慧褒(bao)和尚的墓舍(she)。距离那禅院东(dong)边五里,是人们所(suo)说的华山洞,因为它(ta)在华山南面(mian)而这样命(ming)名。
距离山洞一百多步(bu),有一座(zuo)石碑倒在路旁,上(shang)面的文字已被剥蚀、损坏近乎(hu)磨灭,只有从勉(mian)强能认得(de)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(chu)“花山”的字样。如今将“华”读为“华实(shi)”的“华”,是(因(yin)字同而产生的)读(du)音上的错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