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志与民由之(zhi)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是(shi):景春说公孙(sun)衍和张仪,难道(dao)不是真正的大(da)丈夫吗?他们一发怒,诸侯就害怕,安静下来,天下便太(tai)平无战事。孟子说:“这怎么能算(suan)大丈夫呢?你没有学过(guo)礼吗?男子行成(cheng)年礼,父亲对他有所(suo)嘱托;女(nu)子要出嫁,母(mu)亲有所嘱托(tuo),并送到大门口,告诫(jie)她说:到了你自己的(de)家,必须恭敬,必须谨慎,不要违抗(kang)丈夫。以顺从(cong)作为准则,是为人妻妾(qie)的人生道(dao)路。
“得(de)志,与民由之,不得(de)志,独行其道”意为:如果得志,让(rang)人民遵从遵照;如果(guo)不得志,就自己(ji)走自己的道路。出自战国(guo)孟子及其弟子著(zhu)《孟子》之《滕文公(gong)章句下》《妾妇之道与大丈(zhang)夫之道》一文。
原文(wen)(节选):
《孟子》之《滕文公章(zhang)句下.妾妇之道与(yu)大丈夫之道》战国孟子及其弟子
景春曰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(qi)不诚大丈夫哉?一怒(nu)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(tian)下熄。”
孟子曰:“是焉得为大丈(zhang)夫乎?子未学(xue)礼乎?丈(zhang)夫之冠也,父命之;女子之嫁也(ye),母命之,往送之(zhi)门,戒之曰(yue):‘往(wang)之女家,必敬必戒,无(wu)违夫子!’以顺为(wei)正者,妾(qie)妇之道也。
居(ju)天下之广(guang)居,立天下之(zhi)正位,行(xing)天下之大(da)道。得志与民由之,不(bu)得志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(neng)淫,贫贱不能(neng)移,威武不能(neng)屈。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释(shi)义:
景春说(shuo):“公孙衍和张仪,难道不(bu)是真正的大丈(zhang)夫吗?他们一发怒,诸侯就害怕;安静(jing)下来,天下便太(tai)平无战事。”
孟子说:“这怎么能算大丈夫(fu)呢?你没有(you)学过礼吗?男子行成年(nian)礼,父亲对他有所嘱托(tuo);女子要出嫁,母亲有所嘱托,并送到(dao)大门口,告诫她说:‘到了你(ni)自己的家,必须恭敬,必须谨慎,不要违抗丈(zhang)夫。’以顺从作为准则(ze),是为人妻妾的人生道(dao)路。
辨别天(tian)下众多可辨别的东(dong)西,树立天(tian)下正确的名(ming)位,推行天下(xia)最大的道路(lu);如果得(de)志,让人民遵从遵照;如果不得志(zhi),就自己走自己(ji)的道路。富贵时不能(neng)过度,贫贱时不要动(dong)摇改变意志,面对威武(wu)之势而不(bu)屈服,这才叫大丈(zhang)夫!”
扩展资料(liao):
《孟子》是中(zhong)国儒家典籍中的(de)一部,记录了(le)战国时期思(si)想家孟子及其(qi)弟子的政治(zhi)、教育、哲(zhe)学、伦理等思(si)想观点和政治活动,是(shi)孟子和他的弟子记(ji)录并整理而(er)成的。《孟子》在儒家典籍(ji)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为“四书”之一。
“得(de)志,与民由之(zhi);不得志,独行其(qi)道。”这(zhe)句话启迪我们:人在生命的(de)旅程中,不如意十有(you)八九,但是无论是得志(zhi)还是丧志,都不能(neng)怨天尤人,要积极的(de)入世,就算别人不看(kan)好你,你也要坚持自己(ji)的理想,为(wei)之奋斗。
“富贵(gui)不能淫,贫贱不(bu)能移,威武不能屈,”这句话(hua)是从人的外(wai)在和内在两(liang)个方面去分析的,这(zhe)就启迪我们(men),物质只是身外(wai)之物,最重要的(de)还是精神的独立(li),只有精神凌驾在物质(zhi)之上,才能真(zhen)正成为“大丈夫”、“君子”,才(cai)能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升(sheng)华,获得内心的坚定与(yu)外在的从容。
综上所述,孟子这(zhe)段话启迪了(le)人们去优化自己(ji)的道德情操,从(cong)而获得内心的平(ping)淡、外在的从容。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(she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