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天下最乐(le)事》文言文翻译:陶石梁说,唯读书是(shi)自由的,只一人即可。它不像登高远(yuan)眺、划船戏水、游览名胜要寻找同伴;也不像饮酒下棋,需要寻找(zhao)对手。他还指出读(du)书时间可以自由,你(ni)可以读一整天(tian),也可以读一年,甚至可以读一辈子。
读书空间也是(shi)自由的,坐(zuo)在书房里,便能游遍天下(xia),观天下(xia)之胜景,知(zhi)天下之奇事,阅天下之圣人。千年之(zhi)后,却也可(ke)以会见古人,与之(zhi)对话。天下之(zhi)乐事读书至上,可惜呀(ya)!世人还不知(zhi)。
原文:
陶石梁曰:‘世间极闲适(shi)事,如临泛(fan)游览、饮(yin)酒弈棋,皆须(xu)觅伴寻对(dui);惟读书一事,止(zhi)须一人,可以尽(jin)日,可以穷年。环堵(du)之中而观四海,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(ren),天下之乐,无(wu)过于此。而(er)世人不知,殊可惜也。’”
此文出自明清(qing)之际史学(xue)家、文学家(jia)张岱《天下最乐事》
写作背(bei)景:
(1597年10月5日-1689年?),一名维城,字宗子写(xie)了《天下最乐事》,张岱出身仕宦(huan)家庭,早年患有痰疾而(er)长住外祖父陶大顺家养(yang)病,因聪颖善(shan)对而被舅父(fu)陶崇道称(cheng)为“今之江淹”,提出过(guo)“若以有诗句之画(hua)作画,画不能(neng)佳;以有诗意之诗为(wei)诗,诗必不妙”等观点。
于天启年间(jian)和崇祯初年悠游自(zi)在,创作了许多(duo)诗文;于崇祯八年(nian)(1635年)参(can)加乡试,因不第而未入(ru)仕;明亡后,避兵灾(zai)于剡中,于兵灾结束(shu)后隐居四(si)明山中,坚(jian)守贫困,潜心著述,著有(you)《陶庵梦(meng)忆》和《石匮书》等(deng)。
康熙四年(1665年)撰写《自为墓志铭》,向死而生;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与世长(chang)辞,享年约九(jiu)十三岁,逝后被(bei)安葬于山阴项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