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(qing)山处处埋忠(zhong)骨,何须马(ma)革裹尸还的意思是:英勇阵亡在外,青(qing)山连绵,哪里不是(shi)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(fang),何必一定要运回(hui)家乡安葬(zang)。出自龚自(zi)珍的《已(yi)亥杂诗之一》,龚自珍生(sheng)活在鸦片战争前夕(xi),他具有强烈的爱国(guo)主义思想,主张(zhang)改革内政,抵抗外国侵(qin)略。
《己(ji)亥杂诗》中(zhong)的批判、呼唤、期望(wang),集中反映了诗人(ren)高度关怀(huai)民族、国家命运的爱国(guo)激情,写出了作者(zhe)对清朝政府(fu)不重视筹划的(de)痛心疾首(shou)。
原文(wen):
《已亥杂诗(shi)之一》
清·龚(gong)自珍
青山处(chu)处埋忠骨(gu)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
落红(hong)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(hua)。
译文:
青山处处(chu)埋忠诚骨,为什(shi)么需要战场马革(ge)裹尸还。
我辞(ci)官归乡,有(you)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(luo)花,但它却(que)不是无情之物,化成了(le)泥土,还能(neng)起着培育下一代的(de)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