溃于蚂蚁歇(xie)后语上一句(ju)为:千里之(zhi)堤。原句为:千(qian)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意(yi)思是千里长的(de)大堤,往往因蚂蚁洞(dong)穴而崩溃,比喻小事不(bu)慎将酿成大祸。
出处(chu):
千丈之堤(di),以蝼蚁之穴溃(kui);百尺之室,以突(tu)隙之烟焚(fen)。 先秦·韩非《韩非(fei)子·喻老》
千里(li)之堤:以蝼螘之(zhi)穴漏,百寻之屋以突(tu)隙之烟焚。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相关典故:
故事一:
战国时期,魏(wei)国相国白圭在防洪(hong)方面很有成绩,他(ta)善于筑堤防洪,并勤查(cha)勤补,经常巡视,一发(fa)现小洞即使(shi)是极小的蚂蚁(yi)洞也立即派人填补(bu),不让它漏水,以(yi)免小洞逐(zhu)渐扩大、决口,造(zao)成大灾害。白(bai)圭任魏相期间,魏国没(mei)有闹过水灾(zai)。
故事二:
临近黄河岸(an)畔有一片村(cun)庄,为了防止黄河水患(huan),农民们筑起了(le)巍峨的长堤。一天有(you)个老农偶(ou)然发现蚂(ma)蚁窝一下子(zi)猛增了许多。老农心(xin)想这些蚂蚁窝究(jiu)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(an)全呢?他正(zheng)要回村去报告,路上遇(yu)见了他的儿子。老(lao)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(wei)然说:偌坚固的长堤(di),还害怕几只小(xiao)小蚂蚁吗?拉老农一起(qi)下田了。当(dang)天晚上风雨(yu)交加,黄河里的水(shui)猛涨起来,开始咆哮的河水从蚂蚁(yi)窝渗透出(chu)来,继而(er)喷射,终于(yu)堤决人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