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(shi)间难得两全法,不负如(ru)来不负卿的意(yi)思是:世间很难有让(rang)你两全其美的办(ban)法,既不辜负如来,又(you)不辜负她。原诗(shi)为:世间安得双全法(fa),不负如来(lai)不负卿。出自(zi)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(cuo)之手,作为六世达赖,是不可以有爱情的,但(dan)他却爱上了一个女孩(hai),才会有这样的感(gan)慨,这里面(mian),如来指的是佛法,卿指的是(shi)他爱的女(nu)孩。
对于他的(de)身份而言,如果对于自(zi)己的情人动了情(qing)就是辜负了(le)如来,可(ke)若不动情就是辜负(fu)了情人的心以及自己和(he)情人的爱情。
全(quan)诗如下:
美人不是(shi)母胎生, 应(ying)是桃花树长成,
已恨桃(tao)花容易落, 落花比(bi)汝尚多情。
静(jing)时修止动修观, 历历情人挂目前,
若(ruo)将此心以学道, 即生成佛有何难?
结(jie)尽同心缔尽缘(yuan), 此生虽短意(yi)缠绵,
与卿(qing)再世相逢日, 玉(yu)树临风一(yi)少年。
不观生灭与无常, 但逐轮回向死亡,
绝顶聪明(ming)矜世智, 叹他于此总(zong)茫茫。
山头野(ye)马性难驯(xun), 机陷犹堪制彼(bi)身,
自叹神(shen)通空具足, 不能调伏(fu)枕边人。
欲倚绿窗伴卿(qing)卿, 颇悔今生误道(dao)行。
有心(xin)持钵丛林去, 又负美人一片(pian)情。
静坐修观法眼开, 祈求三宝降灵(ling)台,
观中(zhong)诸圣何曾见? 不请情(qing)人却自来。
入山投谒得道(dao)僧, 求教上师说因(yin)明。
争(zheng)奈相思无拘检, 意马心猿到卿卿。
曾虑多情损梵行, 入山又恐别倾城(cheng),
世间安得双全法, 不(bu)负如来不负卿。
也(ye)有人说原诗是:自惭(can)多情污梵行,入山又(you)恐误倾城。世间安(an)得双全法,不负如(ru)来不负卿。
仓央嘉措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(yu)地区宇松地方的一(yi)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(fo)教(红教)的农民家庭(ting)。1697年,仓央嘉措被(bei)选定为五世达赖的(de)“转(zhuan)世灵童”,当时他已经15岁。这是西藏历史上罕(han)见的15岁才被人寻访到的灵童(tong)。其中重要(yao)原因是当时的第巴桑(sang)结嘉措为了能继续(xu)执掌政权(quan),在五世达赖(lai)圆寂后密不发(fa)丧长达15年,致使寻(xun)访灵童的工作(zuo)不能开展(zhan),当仓央嘉措被迎(ying)进布达拉(la)宫的时候已然是一个15岁情窦初(chu)开的少年,一下子让(rang)他生活在一个完(wan)全不同的世界,自然是难以接受的。
1697年10月,仓央嘉(jia)措在拉萨布达(da)拉宫举行坐床典礼,成为六世达赖喇嘛。在此之前,红教教规并(bing)不禁止僧徒娶(qu)妻生子。而达赖所属的(de)格鲁派(黄(huang)教)佛教则(ze)严禁僧侣结婚成家(jia)、接近妇女(nu)。已经成年(nian)的仓央嘉措难以接受这(zhe)种清规戒律,遂经常夜(ye)晚偷偷溜出布达拉宫(gong)去寻找俗世的快乐。于(yu)是白天,他是(shi)布达拉深宫(gong)供万众仰慕供奉的活佛(fo),但他晚上又化身(shen)翩翩佳公子(zi),游戏人间。他年(nian)纪轻轻就被卷入到险(xian)恶的政治斗(dou)争最中心,传说风华(hua)正茂时,20几岁(sui)上就逝于青海湖。
对于仓央嘉(jia)措最后的结(jie)局,也有很多谜(mi)一样的传说(shuo)。史书上说他是(shi)在被奉旨“解送”北京途(tu)中,行至(zhi)青海湖滨时去世(shi),时年24岁。可又(you)有很多人传说他是舍(she)弃名位、决然遁去,后来周游(you)了很多地方、四川(chuan)、内蒙、西藏诸地,甚至远至印度和尼泊尔(er)等地,后来在阿拉(la)善去世。这后一种(zhong)结局并不让人惊讶(ya)——仓(cang)央嘉措是门(men)巴人——而门巴这个民族,正(zheng)是一个浪漫(man)在路上的民(min)族,几百年(nian)前他们从不丹迁移而(er)来,这个民族(zu)一直走在路上,全身(shen)流淌的满是自由自在、热爱自然辽阔、热爱(ai)浪漫的血(xue)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