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的来源和作者介(jie)绍
这句诗来自于(yu)唐朝孟郊的《游子吟》。整首诗句(ju)是: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(yi)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(kong)迟迟归。
谁(shui)言寸草心,报得(de)三春晖。
2,作者孟郊(jiao),字东野,是现(xian)在浙江德清人。作者一(yi)生穷困潦倒,直(zhi)到五十岁(sui)才得到了一个非常(chang)卑微的职位。而在(zai)这一生中,母亲就像(xiang)是太阳一般一(yi)直照顾着他这颗小(xiao)草,因此他将母亲(qin)平日里面的细作都写(xie)进了这首诗,在(zai)诗中非常真实却(que)又令人感慨地表达了(le)普通却又(you)和何其伟大的母爱!
诗句的主要注释(shi)和重大的(de)意义
整首诗(shi)的含义就(jiu)是:慈爱的母亲手(shou)中拿着针线(xian)替即将要出远门的(de)孩子缝制衣(yi)物。因为孩子马上就(jiu)要离开,母亲不(bu)得不连夜赶制,动作(zuo)极快,而且害怕孩子(zi)可能很长(chang)时间才能归来,怕是衣物损坏了无(wu)人缝补,因此就(jiu)需要“密(mi)密缝”,这样才(cai)可以让孩子能够不为(wei)破衣犯愁(chou)。儿子看到了母亲的(de)动作,感慨万千,更是觉得母(mu)爱的伟大。
2,唐代的诗(shi)人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和(he)转弯抹角的文字去表达(da)个人的情感(gan),比如李(li)白,杜甫(fu)等等,往往(wang)可以从诗句(ju)中勾勒出(chu)整个宏伟画面,但是(shi)孟郊却是用最(zui)为稀松平常的一个小(xiao)小场景,利用白描的(de)手法将整个(ge)慈母和游子之间的牵绊(ban)和骨肉之情都表现得淋(lin)漓尽致,这也(ye)是在当时非常(chang)少见的一种表达方(fang)式。